2018年的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占据什么地位?从两组数据分析对比一下。1.和世界经济20强中的发展中国家比,2015年人均制造业产值:中国是土耳其的1.3倍,墨西哥的1.46倍,俄罗斯的2.01倍,巴西的2.69倍,印尼的3.4倍,印度的9.9倍。(这里数据是人均产值)也就是说,与世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比,我们的人均已经是他们的1.3-10倍。2.我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已经达到美日德发达国家工业三强的三分之一左右,以2015年为例,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35.5%,德国的27.8%,日本的33.4%。时至今天,这个比例还会在上面数字的基础上有所上升。中国制造在高端领域与欧美日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在飞速发展,很多领域已超过或远远超过国外同类制造。但现实生活中贬低中国制造的人,已经形成了一套逻辑体系:外国不屑做低端、附加值低的产业。中国制造都是组装货、山寨货。事实真是这样吗?智能手机里的处理器和基带芯片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电设备等等众多领域,中国技术不落后,甚至领先于德国、日本。确切的说法是,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横跨高中低端的超级工业大国。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仪商汇企业研究院认为中国仪器行业与国外厂商有很大差距。从光谱类产品来看,高端产业份额还不够高,目前仪器制造集中在中低端,还需要不断补强。中国制造的核心秘钥是什么?系统集成和品牌的高价值在过去20年,中国制造在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两个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一流,从这两个产业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中国制造的升级路线。仪器行业应该仔细分析这两个行业的发展轨迹,进行高端设计。虽然我们在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打造出了美的、海尔、格力、华为、小米、联想、OPPO、VIVO等一批世界级的电子品牌公司,但是在中国网络上,几乎所有的声音都是一边倒,中国没有核心技术,只会组装,甚至已经领先世界的高铁技术,还是有很多人说核心部件来自国外企业,价值和利润都被外国人赚走了,中国只赚到可怜的几美元组装费。愚昧了无知的传播,只想让人觉得祖国什么都不行,制造业事实真是如此吗?看日本在家电和消费电子品牌领域的衰退,果真是转向了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领域,掌握了价值链的更上游吗?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因为完全忽略了品牌和系统集成的高价值,低估了系统集成和工程的复杂性,完全忽视了掌握系统集成技术和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代理商分会的调查,我国目前生产制造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比例相对十年前已经是几何倍数增长。在商业竞争中,完成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同时还要做的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最终得到市场认可在市场上打响品牌,其实是一件高度复杂而困难的事情,是供应链、渠道、研发、管理、市场、物流、营销、仓储等综合能力的集合,越是复杂的系统,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越高,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商业竞争力。一个国家掌握了设计,制造到品牌的系统工程能力,并且具备强大竞争力,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我们说的组装制造,只是打造品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从家电领域来看,中国品牌绝对不是什么低端,欧睿国际发布的2017年全球白色家电份额,世界前5位是海尔、三星、LG、惠尔浦、美的,中国、韩国和欧洲品牌主导。实际上,如果我们扩展到家电品牌世界前20位,会发现都是中美欧日韩品牌,以格力为例,2017年前三季度1120.27亿,净利润154.51亿,净利润率13.8%。格力2017年净利润超过200亿应该没问题,按照6.75的汇率就是29.63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水平呢?把格力放在德国,格力2017年净利润可以排在德国所有企业的第11位。如果单看制造业,格力可以排在德国工业企业第8位,仅次于戴姆勒、宝马、西门子、大众、拜耳,巴斯夫和大陆集团。要知道,格力还不是中国净利润最高的家电集团,海尔、美的净利润都比格力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