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物体足够重、足够小,引力会超过任何其他力,物质会一直塌缩,形成黑洞!此时即使光子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束缚。”这是广义相对论下对黑洞的解释。一直以来,如何运用高分辨率的望远镜观测到黑洞是天文学家思考的科学问题。3月22日,记者从上海科技馆举行的“黑洞——时空弯曲的神秘漩涡”主题讲座上获悉,近期被称为“黑洞视界”、运用干涉技术的毫米波望远镜首次获得了黑洞的图像。该观测成果的相关消息将于4月10日对外公布。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副台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峰在该讲座上介绍,直接观测到黑洞相当于是给弯曲的时空拍照,需要望远镜有很高的分辨率。如果采用毫米波望远镜观测,根据公式测算,它的口径需要达到“地球直径”一样的长度。如果用光学望远镜需要达到几公里的口径,红外望远镜需要达到10-100公里口径。而人类目前建造最大的望远镜是口径只有500米的射电望远镜,位于我国贵州。那么口径达到地球直径长度的毫米波望远镜是如何建造的呢?袁峰在讲座中解释道,研究人员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设置了观测设施,将结果综合起来计算可以得到相当于地球直径大小的望远镜观测结果。据了解,此前已有科学家采用事件视界望远镜看清了银河系中心超大黑洞视界附近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