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下,人机交互正成为汽车行业重要的发展主题,座舱电子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入口,正成为汽车下一个变革点。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上篇从发展趋势出发,主要内容包括座舱电子的构成、驱动因素及主要发展趋势。下篇从竞争格局出发,主要内容包括座舱电子全球竞争格局、核心竞争力的转移以及零部件巨头未来优势。此为上篇文章,之后会陆续推出下篇。座舱电子的构成座舱电子的发展最先起源于飞机智能座舱,由于传统飞机座舱指针式仪表并不能满足飞机高度、速度、航程、飞行状态等显示信息需求,数字化、集成化的智能座舱开始取代传统复杂的仪表,使得飞行员的操控负担减小,大大提高了飞行效率和提高了飞行安全。如今汽车座舱电子同样面临着和飞机智能座舱相类似的情形,传统汽车单一的中控屏幕和机械仪表并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行车信息,碎片化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大大降低了驾驶体验。为了改变人们的驾乘体验,汽车内部空间开始被重新定义。因此数字化、集成化的座舱电子技术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从汽车座舱电子的构成上来看,座舱电子主要指中控平台、全液晶仪表、抬头显示系统、后座娱乐系统、智能音响、车联网模块、流媒体后视镜以及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的一整套系统。在座舱电子的构成中,中控平台、液晶仪表、抬头显示系统、后座娱乐是座舱电子的核心组成,也是现阶段的发展重心。中控平台在座舱电子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现阶段座舱电子发展以中控平台为基础,逐渐延伸到液晶仪表、抬头显示及后座娱乐系统。液晶仪表有望成为中控平台之后座舱电子首先落地环节。由于传统机械仪表难以呈现日益增长的行车信息,能承载大量复杂多变信息和多样化组合显示为代表的液晶仪表正成为未来汽车仪表的最佳选择。除此之外,抬头显示和后座娱乐在座舱电子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更多数字化内容被引入到座舱内,舱内电子产品搭载数量将大幅提升,抬头显示和后座娱乐渗透率逐步提升。华一汽车科技智能驾驶座舱解决方案,集成了全液晶仪表、中控屏、后座娱乐和HUD 的多屏融合,为人与车之间带来更智能化和安全性的交互体验,同时也是高级驾驶辅助 (ADAS)、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新时代技术的关键接口。凭借在汽车组合仪表、整车控制系统以及车联网经验的积累,华一汽车科技(ITAS)能够为汽车生产厂家和一级供应商提供以全液晶仪表盘为基础,融合中控屏、车联网系统、后座娱乐、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完整智能驾驶座舱系统解决方案。座舱电子驱动因素由于传统汽车座舱信息与功能碎片化、UI设计老旧,机械仪表、单一中控系统等复杂的操作环境和碎片化的功能布局难以将行车信息有效的传递给驾驶员,大大的降低了驾驶体验。外观更加炫酷的数字化座舱可以为驾驶者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信息操作和交互方式,将重新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新体验。随着人工智能和车联网技术的进步,时间更长、频率更高、层次更深的人机交互成为汽车发展的新主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行车的信息,大量的行车信息过载带来了人车交互的障碍,因此单一的座舱电子由于不能给驾驶者带来安全和智能体验,面临着强烈升级的需求。综上所述,座舱电子是汽车下一个核心变革点,是未来汽车发展进步的必经之地。座舱电子的发展驱动主要由四个因素构成:需求端、供给端、成本端和消费端。需求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量显示、续航里程、电池状态信息等使得传统仪表难以应对,显示多样化、信息承载量大的液晶仪表成为发展趋势;在车联网和智能驾驶领域,主动安全显示、导航、在线娱乐、智能服务等对座舱电子催生了大量需求。供给端:座舱电子有效提升行车驾驶体验,有望成为未来汽车设计寻求突破的重要差异化亮点之一,是车企塑造竞争力的有效着力点。整车厂商、零部件厂商以及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的布局座舱电子,将座舱电子提升为未来核心战略发展层面。成本端:随着座舱技术的不断进步,座舱电子平台化、一芯多屏等方案的相继运用,座舱电子的成本不断下降,渗透率逐渐提升。同时,数量的提升使得厂商规模化生产得以实现,规模化效应使得座舱电子成本进一步下探。消费端:座舱电子产品对于终端消费者对于汽车质量的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座舱电子产品外观更加炫酷、功能更加完善,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对汽车质量本身的感知,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定。同时,座舱电子可以有效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效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座舱电子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和联网化的不断发展,座舱电子将逐渐整合更多功能。由于座舱电子能带来智能化和安全性的交互体验,同时也提供了智能驾驶、人车交互等新技术的关键接口,一芯多屏、多屏融合、智能控制(语音、触摸、手势)、智能驾驶代表着未来座舱电子的发展趋势。